邵彦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地基

发布日期:2022-10-16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地基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感悟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特色”,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一特色的来源与形成过程。“西方中心论”认为,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整个世界都被纳入西方人的逻辑统治之下,所有国家都要接受西方人的现代化史观,于是形成了“理性独断论”和“历史终结论”。但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是在没有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资源的前提下,通过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核心的领导,首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后再在思想文化、经济基础、社会建设等方面不断“补课”,表现为“历时性问题的共时性承受”,体现为一个时空压缩的现代化。尽管从西方现代化的先例来看,中国现代化是在“补课”,是向西方学习;但是,中国并不是在与西方相同的地基上向西方学习、走西方的路,而是在中国的地基上进行创造性探索和实践,进而实现了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因此,“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地基。只有在这一地基之上,才能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来源与形成过程,才能准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十四亿人口的地基上实现的现代化,而不是在其它任何国家的地基上实现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因为始终站在中国的地基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在没有止境的本土实践中开创出来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看好像是在强调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其实又非如此。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这就否定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也通过破除“西方现代化道路=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谬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特殊走向一般开辟了道路。从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来看,人类认识遵循着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过程。如果说西方现代化道路需要从一般重新回到特殊当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则正在从特殊走向一般,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邵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