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深刻、切中实际,对全国文化教育、社科理论、科学技术界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特别是他提出了当前知识界需要普遍自省、践行并内外兼修的三大方面。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极端重要的问题,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政治责任。
第一,新时代要立德、明德。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的关系做了新的阐释。他深刻地提出,三者之中“明德”是首要的。什么是德,就是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共产主义战士的家国情怀,有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他把抽象的“明德”时代化、具体化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德首要的是“要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始终保持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格定力,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能抵制各种诱惑。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是有的放矢、言有所指的。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文艺工作者身上弥漫。如果他们身上没有拜金主义,有些演艺界人员会贪婪地聚集个人财富达十几亿、上百亿吗?如果他们不是追求享乐主义,某些演艺人员、电台主持人能有富丽堂皇的豪宅和私人飞机吗?这些人身上穿金戴银,一场婚礼动辄一掷千金。如果他们没有极端个人主义,为了追求成名成家,他们能够投资本主义所好,写出歌颂西方腐朽文化,丑化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作品和文章吗?能够用抄袭手段来撰写什么“博士论文”吗?所以,明德、修身是当前中国知识分子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第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进一步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理论上做了深入的阐述,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一切成就归于人民,一切荣誉也归人民。我们歌颂的历史时代的成就都是人民创造的,不是帝王将相、淑妃贵人创造的。作家、艺术家的心中要有时代,要有人民,要有当代英雄,要有普通百姓,而不要满眼是帝王后妃,笔下是锦衣玉食,纸醉金迷。心中不应该全是权术者、阴谋家,笔下不应该是勾心斗角和美女悍匪的故事。作家和理论工作者时刻应该牢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并以此来检验自己的一切作品和研究成果。
第三,要创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就不要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40年;恩格斯为写一部社会调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抛弃了所有红灯绿酒的社会应酬,深入伦敦贫民窟,用21个月的时间扎根底层,才写出这部历史性作品;司马迁的《史记》,遍搜古籍进行考据,游历名山大川做调查,一共写了十几年;陈寿的《三国志》,写了15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了19年;曹雪芹的《红楼梦》,居绳床瓦灶,穿布衣吃粗食,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写成。所有历史上闪烁光芒的作品,都是终身坚守、呕心沥血之作,而当今有的作家一年写出几部作品,到处忙于赶“首发式”,听赞歌,抢在媒体面前露脸。他们有些作品发行不久就烟消云散了,成了“速朽品”。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烟云”。我们所有文艺界人士、教育工作者和社科理论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篇文章,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置于案头,时时警醒自己,砥砺奋进,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教师、理论战士和科技专家,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来。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为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谱写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